书法审美初级教程1.0——师古师心

格格要努力寫字寫詩:

声明:


1、本教程只针对入门的朋友,尤其是楷书行书,其他书体可参考借鉴。


2、法无定法,本文所述只针对大多数一般性情况。


3、站外转载需取得授权,谢谢合作。


4、限于本人的水平和视角,必然会存在一些问题。欢迎友好的讨论。


5、本文内容较多,若时间不够,可先看第一和第三部分,有空再看第二四部分。


 


       学习一门艺术,审美是首先需要提高的。假使一个人写字很有天赋,但审美水平很低,那么他很有可能一辈子都逃脱不了江湖书法的窠臼。


       所谓“夏虫不可语冰”,即是如此。


 


本教程包括如下内容:


一、书法阶段解析:总结规律,反思自我。


二、书法四法:笔法、字法、章法和墨法。


三、提高审美的途径:参考书目网站及书法展览。


四、补充内容及问答(选取评论中较好的问题,把回答补充到这部分)


 


一、书法阶段解析:总结规律,反思自我。


        清朝有位书法家,叫做王铎。他关于书法有一个论断,叫做“学书凡不师古师心,罔臻于成”。意思是学习书法如果不能师古师心,最终成不了大家。对于师古师心,我的理解是:“师古人,循己心”。要向传统学习的同时要表达我的本心。对于书法而言,首先是要临摹古人法帖,再树立自己的艺术符号,古往今来的书法大家往往都是在师法百家的基础上,取众家之长塑造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。


       关于师古,孙过庭在《书谱》中说“察之者尚精,拟之者贵似。”指的就是临摹阶段要写的非常像,才能真正参悟书法的法。


       再说师心,《石涛画语录》中说“在于墨海中立定精神,笔锋下决出生活,尺幅上换去毛骨,混沌里放出光明。纵使笔不笔,墨不墨,画不画,自有我在。”萧娴说“书中有我,眼底无他。”都是突出了“我”的审美,我的情感,我的气韵,即我的所在。


       师古可以学习到技法,师心则可以将技法升华为艺术,进而让艺术走向哲学。两者是缺一不可的。没有技法,自我无从表达,没有自我,技术永远上升不到艺术。


       我个人将现代书法作品分为三种:江湖书法、流俗作品和真正的书法艺术


       江湖书法指无任何临帖功底以及法度的书法。特点是可能乍一看很“潇洒”,但是笔画过份夸张,字形无力。本质是无古、无心


       流俗书法可以简单理解成有一定临帖功底的美术字,但它不是艺术,或者说它是有一定实用性的装饰艺术,但不是纯粹的艺术。特点是第一眼美,但细嚼之下再无味道。本质是师古、无心


       这两者似是而非,但并非书法,只是在写字。


       真正的书法艺术则是有深厚的功底,并且有自己的审美表达。特点是越品越有味,形(指技法层次)和神(指情感和神韵)的完美结合。本质是师古、师心。为了展示清楚,我们用图来说话。技法层次在第二部分细讲,下面这部分稍偏重情感和神韵。以下七图来源书法空间。


 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天下第一行书——王羲之《兰亭序》


       前半段畅叙幽情,后半段慨叹人生。书法和文采并秀,魏晋风流的完美表达。


 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天下第二行书——颜真卿《祭侄文稿》


       安史之乱中,颜真卿堂兄颜杲卿任常山郡太守,叛军进逼,颜季明,即颜杲卿第三子,颜真卿堂侄,帮助其父传递消息,抵抗叛军。但太原节度使拥兵不救,以至城破,颜杲卿与子颜季明先后罹难,事后颜真卿派长侄泉明前往善后,仅得杲卿一足、季明头骨,乃有《祭侄文稿》之作。


       从字迹可以看出,一开始,颜真卿的情绪还算稳定,到中间开始有起伏,再到后来,当写到“父陷子死,巢倾卵覆。天不悔祸,谁为荼毒?念尔遘残,百身何赎?呜乎哀哉!”就突然字形变大,字也变重。


       这种悲痛不仅通过文章内容,也通过凌乱的涂改以及字的轻重缓急传递给了我们。


 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天下第三行书——苏轼《黄州寒食诗帖》


       当时,苏轼被贬黄州已三年。而寒食是清明的前一天,风俗是只能吃寒食。天下着雨,小屋如渔船般飘飖。东坡准备“空庖煮寒菜,破灶烧湿苇”(左起第八列),吃的不好,灶台还是破的。但“那知是寒食,但见乌衔纸。”这下好了,热饭也成了奢望。想报效朝廷,但“君门深九重”,想回家,但祖坟“在万里”。想效仿阮籍途穷而痛哭,但怎奈“死灰吹不起”。写到这里,这首诗便结束了。


       我们印象中的东坡是旷达的,很少见到写到最后依旧没有释怀的诗文。对应于情感的宣泄,后半部分的字比前半部分的字也大上许多,但并不突兀,结合诗文来看,反倒更容易让人理解他的苦闷。


       其实,我写到这里,不禁悲从中来,不可断绝。为什么高贵的灵魂,总是要经受这么多的苦痛。他所承受的苦痛通过内容和书法共同传递给了我们,我们同他对话,我们感同身受,甚至想替他去承受。这就是书法的魅力和力量。


 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杨凝式《韭花帖》


       除此之外,书法还可以表现悠闲的心境和萧散的神韵。杨凝式的《韭花帖》布局舒朗,就像一捧星辰随意的散落在纸面。


       书法表达情感和气韵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。时常观摩古人碑帖,对比不同时期不同流派的书风和气韵(例如以上四帖书风气韵的比较就很有意思),心追手摹之下,必能提高审美水平,进而更多的享受好的作品带给我们的快乐。


关于历史书风发展对现代书法潮流的思考,我在另一篇文章中有提及,戳我看。


 


二、书法四法


       书法四法是书法的技法层次。所谓“师古”也就是师古帖中的这四法。对书法技法的鉴赏也是从这四法入手。


       这部分针对行书,简单分析书法四法,即笔法、字法、章法和墨法。每个方面都只选取一个小角度来解析。


       我们先针对王羲之《丧乱帖》分析,因其是双钩填墨本,几乎没有墨色变化,所以只针对它分析前三者。


       首先,笔法。笔法指的每一个笔画的写法。笔法所包含的内容很多,藏露、中侧、方圆、提按、转折、疾涩等等。虽每种笔画形式万千,但都可归纳为起行收三部分。我们来看丧乱帖笔法的丰富性。以小见大,这里只看横的起笔。


 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丧乱贴局部1


       可以看到,几乎没有完全一样的横的入笔。当然,除了笔法的丰富性,笔力是不可或缺的,这涉及到线条的筋骨血肉(具体可参考宗白华《美学散步》)。


 


       其次,字法。指一字的结构,包括疏密、向背、斜正等。这里简单分析一个字的取势,即平正或欹侧。


 
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丧乱贴局部2


       可以看到字的取势是多变的,并且是有大小疏密的变化的。


       然后,章法。单字连缀成行,行缀合而为篇章,即章法布局。也可以简单理解为虚实关系。有字为实,留白为虚;重笔为实,轻笔为虚;密集为实,舒朗为虚。我们先简单的从笔画的轻重入手,将这件作品平放在地上,它是一个二维的画面。我们为这个二维的图画增加一个高度,笔画越重(如右起第一列“極”和第二列“離”),对应位置的高度越高;笔画越轻(如第二列“追”,第三列“饱”),对应位置的高度越低,这样就形成了一张高低起伏的三维图,就像连绵起伏的山峦一般,它有着非常美丽的变化。反之,我们想象一件书法作品,它所有的笔画都一般粗,三维图就成了二维图,扁平而寡淡。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丧乱贴局部图3


       综上,我们可以看到,丧乱帖的技法是非常丰富的,是越品越有味的。当然,技法丰富还不够,还达到和谐统一。所谓创造矛盾和解决矛盾。


 


       最后一个,墨法。即墨浓淡干湿的变化。用王铎的一幅字来分析。
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王铎书法局部 格格摄于浙江美术馆


       右起第三列“杜作”墨淡且少,就像一张薄薄的纸片,第二列“无”字墨浓,就有立体感,第一列“餐”字给人以沧桑老辣的感觉,这样墨色变化就非常丰富。


 


       技法上欣赏一件作品时,就可用这几个方面来评定。这里的例子都是较浅显的,更深层的技法有待大家欣赏临习和创作时自己发现。


       王子敬(即王献之)云:“从山阴道上行,山川自相映发,使人应接不暇。若秋冬之际,尤难为怀。”(《世说新语》)这段本是在讲美景应接不暇,而欣赏好的书法作品也会像山阴道上行,四法变化应接不暇,并且和谐统一。


       再强调一句,法无定法,法的存在是为了先立后破。学书到一定程度时,就会需要打破已有的法。刚入门的朋友请记下这一点,总有一天会用到。所谓“汝欲得之,必先知之”。


 


三、提高审美的途径:参考书目、网站及书法展览。


3.1 参考书目:


书法层面


1.《极简中国书法史》.刘涛


图多字少,可直观感受到书法的发展变化和魅力。适合刚入门的朋友。


2.《中国书法简史》.王镛


介绍了各朝代书法的演变,包括书风书家书论。适合入门。


3. 《书谱》.郑晓华


孙过庭的《书谱》不仅是草书学习范本,其内容更是值得学习。郑晓华老师从书法的专业角度对书谱的文本内容进行了注释和翻译,值得学习。


4. 《沈尹默论艺》


收录沈老书论数篇,比较强调执笔、笔法和形神。有几篇是写给当时青年的,所以简单易懂,适宜于入门。当然有些论断,比如“笔笔中锋”,对于行草书而言,还是应当批判的看待的。


5. 《白蕉讲授书法》


收录白蕉书论数篇。包括书法十讲(包括纸笔墨砚执笔法运笔结构书体等,宜入门)、如何临帖、书法欣赏等等。和《沈尹默论艺》对应有一本《白蕉论艺》,我没看过,但据说和这本内容应该差不多。


6. 《论书绝句》.启功


启老用绝句的形式论碑论帖论书风论鉴赏,文辞简洁优美,且有一定趣味性。注释也采用半文半白的形式书写,热爱古文和诗词的你不容错过。推荐三联书店出的有注释的那本,还附有启老的论书随笔和论书札记。


美学层面


7.《中国艺术精神》.徐复观


从诗书画音乐的角度讲了艺术精神,主要还是从绘画的层面来讲的。但毕竟书画不分家,对绘画感兴趣的同学可以看看。


8.《美的历程》.李泽厚


分朝代讲解了美的发展的历程。


9.《美学散步》.宗白华


文辞优美,中有《中国书法里的美学思想》一文,极力推荐。


文学层面


10. 《世说新语》刘义庆


最好的安利魏晋书法家(王羲之王献之钟繇等)的书。没有之一。魏晋站在极度简朴的汉和极度繁复的唐之间,活成了另一种潇洒不羁的姿态。他们冲脱束缚,自成一派风流韵致。(这里借鉴了@214782 太太的论断,感谢。)


哲学层面


11.《中国哲学简史》.冯友兰


了解了中国古代哲学,才能了解古人的思想,才能了解他们的艺术追求。冯友兰的这本是一个了解中国古代哲学最好的入门书。


 


       这些书从四个层面看到书法:书法本身的角度,美学的角度,文学的角度,中国哲学的角度,即对应宗白华先生所言五种意境中的第四(学术境界)、第四点五(艺术境界)和第五种意境(本为宗教境界。而哲学就是我个人的宗教信仰,故放此类)。关于这几种意境可以参考这篇我和老师的一问一答:关于技、艺、道的问答


3.2推荐网站:


书法资料录——书法空间


几乎囊括了所有经典碑帖。


书法字典
如其名,可查询各种碑帖中的某字。


不厌书法碑帖App:


可以将原贴和自己的字进行叠图比较,还可以在某一确定的碑帖中查询字。


 


3.3书法展览:


(1)应该看什么展览?


最应该看的是古人的碑帖展。入门的朋友鉴赏水平低,分不清高下,所以现代人的少看。当然,国展一类质量有保障的也可一看。


(2)怎么看?


远看章法布局墨色变化,近看笔法特点字体结构。在心中追随者字迹,完整的写一遍。这时你就会知道哪笔我能/不能写出来,哪些我喜欢/不喜欢。继而感受整体的艺术风格,体会作者情感和作品气韵。


拿古人法帖来说,我个人认为和印刷品相比,展览中看到的真迹最不一样或者说最可贵的就是细节的用笔,墨色的变化以及法帖后的题跋。首先许多书论认为,四法中用笔为第一。然后在众多印刷品中是体现不到墨色变化的,如讲墨法的那张图,是我在王铎展拍的,现场看起来冲击力更大,一张字墨色有淡有浓,淡的字就如同没有厚度的片,浓的就如同凸起的块,这样就形成了一个作品的起伏感。最后是题跋,题跋中会有题跋的人对作者的评价,虽然有商业互吹(x)的成分,但也不乏中肯的评价和犀利幽默的批评。


(3)对提升审美有什么作用?


第一问中推荐看的展览,一般水平都很高。心追手摹之下,必能提高审美。就像奶牛产奶,吃的好,产出的就好。


 


四、补充内容:


 


纳云堂随笔系列:


唯道集虚


小道与大道


浅谈“丑书”


关于技、艺、道的问答


现代书法潮流的几点思考


 


问答(待补充):


1、初学者如何选贴?


答:古人的,经典的,你喜欢的(或者说上手快的)。以上三者必须全部满足。


2、为什么初学者不能学习现代人的书法?


答:其一、初学者往往审美能力不够,无法辨别好坏,现代人的书法往往泥沙俱下。其二、古人碑帖经由历史洗礼,能留下的碑帖水平都不差。尤其是古人的经典碑帖,比现代人的高的不知道哪里去了。其三、我们已经生活在现代了,诚然艺术作品需要有时代性,但艺术也是具有先导性的,好的艺术品引领时代的审美趋势,所以艺术中需要能和这个时代日常生活拉开距离的东西,古人碑帖就是。如果拉不开距离,就称为烂俗的时代审美的附庸品。


3、主观的回答一下你的字帖偏好。


答:行书王羲之第一,首推王羲之各类尺牍和兰亭。而兰亭真假莫辨,又和尺牍形成两种体系。其次是圣教,因是集字和碑刻,只能用来掌握字法,精细的笔法和布局还是要通过墨迹来体现。其次李北海。然后宋四家,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。再然后是王铎白蕉。


小楷首推王献之洛神赋,之后是钟繇诸帖。然后是王羲之诸帖。再往后是王宠白蕉。


其他书体就一起说吧,张猛龙碑、张黑女墓志、石门颂、张迁碑、古诗四帖等都很喜欢。


4、关于临帖读帖有什么建议。


答:临帖需精,看准一家,不可轻易换帖,初学者尤其应当注意,不然永远只能学个皮毛;读帖需泛,关注不同朝代不同风格的书家,可开扩眼界,不然容易审美固化。感谢@莫良于梓  对本回答的贡献。


待续,我会选择评论中的典型问题,补充到这里。


 


最后,感谢能看到这里的你。


 


 

评论
热度 ( 8907 )
  1. 共634人收藏了此文字
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

© 我啊我 | Powered by LOFTER